有一次佛陀被弟子問了一個問題,他以一個中毒箭的比喻來回答:
佛陀說:「譬如有一人中了毒箭,他的家人為他尋求醫師協助拔除毒箭,結果那人卻說:
『我要先知道醫師叫什麼名字?高矮?皮膚黑還白?哪個種性(印度種性制度)人?家住東南西北?誰射他箭?
我要先知道射箭的那把弓是甚麼木頭做的?弓弦是牛筋還是羊筋?箭是什麼木頭做的?上面的羽毛是何種鳥的羽毛?箭頭是哪種鐵?哪個鐵匠打造的箭頭?鐵匠叫啥名字?是哪裡人?長的高矮黑白?』
不用等到這些答案找齊,中箭人就死了。」
不要覺得那弟子番番(台語)才會被佛陀這樣回答,很多人都這樣的。喜歡問一些不著邊際又囉嗦的問題以為自己很認真、很高明,以為自己離答案很近了,結果都是沒拔到箭就死了。
很多人一開始都像中箭人一樣受毒箭所苦,一心想求解脫,但顯然這苦有輕有重,而多數人在苦樂參半的當下時常忘了自己命在旦夕,以為自己沒那麼嚴重、不會死,漸漸就迷失了方向,搞不清楚重點。如果我們知道那嚴重性,就比較不會浪費時間在無關緊要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