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據我所知原先中文裡沒這名詞,是西方流行Meditation這個東西之後才有的中文翻譯。並不是中文裡沒有類似的東西,而是中印古老文明已經有流傳幾千年的種種心智訓練方法,這些因為流傳久了變的分支多而繁雜,產生非常多的名詞,後來又與宗教深深結合而變成東方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以不能隨意從中拿個名詞來代表從西方又傳回來的meditation,不然東方深遠的這類技術會被簡化覆蓋了,大概就是這樣就想了一個”冥想”的新詞來用。
這裡就不討論東方的專有技術了,那太複雜又難懂,這裡要雜談西方的Meditation也就是”冥想”是甚麼。
英文維基百科已經把Meditation解釋得很好,如第一段開宗明義地說:
「Meditation is a practice where an individual uses a technique – such as mindfulness, or focusing the mind on a particular object, thought, or activity – to train attention and awareness, and achieve a mentally clear and emotionally calm and stable state. Scholars have found meditation difficult to define, as practices vary both between traditions and within them.」
“冥想”是某人以某種技術進行的訓練,例如佛教的覺支,或意念專注於一處,以訓練覺察力、清明、平靜與穩定。學者也發現冥想很難被定義,畢竟傳統的冥想技術就有很多差異。
該篇後面有很長很詳細的說明請自己去看。這裡只是雜談。
在現代中文世界裡冥想時常被連結到瑜珈術,這是因為西方世界就是向印度去的瑜珈大師們接觸學習冥想。在嬉皮運動爆發時印度去的大師們尤其受到歡迎,在此之前各個宗教文明也有類似的訓練,但僅限於教內傳授,對崇尚自由開放的歐美嬉皮來說太不對盤了,而且古老傳承總是複雜又專業了,還沒享受到好處就要先犧牲一堆東西。不想投身宗教找使命約制自己的普羅大眾,碰到自由放逸的印度文化是一拍即合。當時的大師們願意替當時的西方年輕人設計了許多簡便法門,讓人不必入教甚至只要看影片聽錄音帶就可以自行學習,流傳容易又效果驚人,就這樣冥想也變成了現代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了。
大約三十年前新時代(New Age)運動流行,新時代者廣泛採用冥想訓練,還創造了更多的方法與運用,他們靈活的推廣模式讓這些年來冥想到處可見,慢慢的讓人看到冥想不只有聯想到瑜珈(雖然本來不專屬於瑜珈),彷彿獨立成為一個體系。
新時代運動與以往的修練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商業化。以往的修練文化不好意思講錢,用樂捐、護持、隨喜、功德等等名詞來支持運作。新時代不但大方開項目收費,還把身心修練包裝成各種商品推廣到企業與個人,結果非常成功,現在大家常見的潛能開發、情感關係改善、幹部培訓、減壓放鬆等等課程與訓練都是這樣來的。不管甚麼產品,裡面最重要必定採用的共同訓練法就是冥想。
為何冥想這麼好用?我覺得大部份要歸功於當初去西方的這些瑜珈大師們。為何這麼說呢?在以往,要學類似的東西必須透過古老的東方傳授模式:發心立志、拜師、獻身然後苦練。往往十年八年也得不到老師稱讚幾句。在西方古老宗教裡也有冥想訓練,除了拜師之外其他都差不多。也就是說你若按照老模式去學冥想你會有好多年是愁眉苦臉很難開心的。但這些瑜珈大師不一樣,他們願意拋棄傳統包袱,來學的人不必經過發心、拜師獻身那一套,而且還要立竿見影的立刻看到教學效果,如果效果不彰就改良,傳統的方式行不通就設計新的,真是做到務必容易上手效果快又讓人開心。
效果這麼好,自然人人都想試試。不只是學習而是應用。於是學術機構開始做起研究,看看這類的訓練如何能提高人的能力、哪些能力。有了學術單位的背書之後,後來的新時代運動者採用冥想作為基本項目就更理所當然了。
就這樣現代的冥想訓練開始與古代的冥想訓練有很大的轉變。古代的要求嚴謹、目標高遠、不求自我感覺良好、否定人類的基本需求滿足。而現代的冥想講求簡單快速、身心放鬆安逸、自我感覺良好、能不限時空條件的操作。有很長一段時間這讓古老傳統的訓練者困惑了,不是迷惑新的好不好,而是其明顯的背離傳統訴求。持續到現在,我認為這困惑減少很多,似乎大家相安無事,商業的厲害讓大眾都接受了新的冥想。
冥想演變如此,去探討怎樣做、做的對不對已經沒意義了,那應該是你要堅持哪個門派你再去探討你那門派的方法對錯與細節,對別的門派就不要浪費口舌的好,更何況門派一直都在被打破融合中。現在普遍是要看冥想的目的,最終能達到你設定的目標就OK了。
例如有人想學螳螂拳,說要學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螳螂拳,但他不知歷代螳螂拳祖師都是雜七雜八把各種門派的招式訓練法融合進來的,好的武者是到處交流訪友交換學習,也就是說並沒有原汁原味這東西,只要能打、打得贏就好,門派就是有特色而已。冥想也如此。你說你要學道家煉金丹,說要抱元守一存思還虛,或者佛教要修練奢摩他毗婆捨那(止觀)四禪八定九次第定,又或者瑜珈的入三摩地,也是看你目標在哪?或者機緣在哪。別堅持於方法內容卻達不到目標。
所以一個想要放鬆的人,戴上耳機聽冥想音樂可以達到目的就不錯,不須堅持冥想與音樂怎能並存這個見解上。運動員要比賽成績,賽前冥想於自己的力量加倍爆發,就不用管冥想能不能同時有動作。甚至表演者上場怕緊張失常,也可以冥想欺騙自己台下根本沒觀眾,選擇性屏障腦袋資訊接收,我也不會說那不是冥想了。
相對的,一心求道想升天的人,堅持於某”冥想”法門苦練有成,我們要怎麼看待?答案是無法看待。因為他要的是得道升天,我們怎知他是否得道?死後升天了沒?他自己的事(玄奘: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我們不該去批評他方法對錯。
有次遇到一個老練的禪和,他說他可以打坐數小時不動,禪七參加過數十次。有次在野外打坐,下坐後發現身上竟纏了一條蛇,可見來取暖的蛇也認為他如如不動讓人安心了。但這人說話時身上散發著超級強烈的體臭,讓距離一公尺以上的我幾乎無法呼吸,只要不講禪,都在講愛與恨與自我吹捧。不過以我原則我也是敬佩他禪定功夫高深,我不知道他的目標是甚麼,也無能力評斷,只知道以凡夫我來講我不想再碰到他了。
有次我上課來了一位外國人,課前說他曾有不錯的冥想訓練,於是我當次課程便用了十幾分鐘來做我的冥想訓練,只見他做得十分難受表情痛苦,讓我也很抱歉地不敢繼續太久。不是我對他錯而是各自方法不同目標不同,沒讓他放鬆舒服反而是我的錯了。
回來聊瑜珈術的冥想。過去那些大師們成功的推廣了冥想訓練,肯定是他們自己功力高深。或許他們看到普羅大眾不可能都向他們一樣獻身投入,那他們是如何說服自己願意打破傳統的呢?我認為是一種佛教講的開悟與解脫,能解脫自在自然能打破傳統並將自己所得運用自如。這也讓我想到佛陀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想想現在廣泛的冥想應用是不是如此呢?